重阳节 | 品酒赏菊觅秋色,敬老爱老永流传

浏览数:42 

/

/

/

节日溯源

图片

岁岁重阳,今又重阳。10月4日,农历九月初九,2022年的重阳节来了。

“重阳”得名于古籍《易经》。在《易经》中,把“六”定为阴数,把“九”定为阳数,又为“极数”,指天之高为“九重”。“九”是阳极数,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,九九归一,一元肇始,万象更新。

图片

重阳节,农历九月初九,二九相重,称为“重九”。“九”作为阳数,两个阳合在一起,故谓之“重阳”。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,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。

除此之外,重阳在九月初九,“九九”谐音是“久久”,有长久之意,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。

图片



/

/

/

节日演变

重阳节的起源,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。战国时代,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,但只是在皇宫中进行的活动。

“重阳节”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。据曹丕《九日与钟繇书》中载:“岁往月来,忽复九月九日。九为阳数,而日月并应,俗嘉其名,以为宜于长久,故以享宴高会。”

图片

唐朝时,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。从此以后,宫廷、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,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。

宋代,重阳节更为热闹,《东京梦华录》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。《武林旧事》也记载南宋宫廷“于八日作重九排当”,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。

图片

明代,从九月初一就开始吃花糕庆祝。九日重阳,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,以畅秋志。清代沿袭了明代的风俗。

1989年,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“老人节”、“敬老节”。

图片



/

/

/

民俗活动

饮酒

重阳佳节,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。

图片

晋代葛洪在《抱朴子》中记载了河南南阳山中人家,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。在明代高濂的《遵生八笺》记载中,菊花酒是盛行的健身之物。

图片

时至重阳,来一杯浓香醇厚的西安特曲酒,品味岁月的绵长。秋寒将至,饮酒不仅可以驱寒,还可以活血通脉,促进新陈代谢,延年益寿。

登高

金秋九月,天高气爽,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、健身祛病的目的。

图片

早在西汉,《长安志》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。

而今,美丽的浐灞之滨、米家崖遗址带上,坐落着传承中国千年酒文化、讲述中国悠久酒文化历史的秦汉酒文化园。作为一个国家级AAA级景区,这里充满了秦风汉韵,古朴大气、别致典雅,是重阳游玩的理想之地。

图片

吃重阳糕

重阳糕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、喜尝新粮的用意,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,取“步步登高”的吉祥之意。

图片

据《西京杂记》记载,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,即最初的重阳糕。饵,即古代之糕。

重阳糕又称花糕、菊糕、五色糕,制无定法,较为随意,有“糙花糕”、“细花糕”和“金钱花糕”。

一个糕,传承了中国千年的历史文化,展现了人们美好生活愿望。当重阳糕遇见冰峰,是历史的际会,也是美味的碰撞,不妨试一试~

图片

赏菊

重阳日,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,所以古来又称“菊花节”。农历九月俗称“菊月”,节日举办菊花大会,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。从三国魏晋以来,重阳聚会饮酒、赏菊赋诗已成时尚。

图片


图片


又到一年重阳节,趁秋色正好、趁年华未老,多陪陪老人,一起登高望远,品味秋色之美,共享天伦之乐。

图片


(注:部分图片源于网络,侵权联删)